服務熱線:
13847103454
首頁 > 新聞動態 > 行業新聞
行業新聞
內蒙古制冷業的現狀:
這幾年,內蒙古冷庫建設一直較為穩定,所以在經濟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,工程商反映,并沒有受多大影響,反而有了一些突破。
從冷庫的使用范圍來看,以前內蒙古冷庫多以牛羊肉儲存為主,但隨著醫療衛生、乳制品、蔬菜加工等發展,相關冷庫建設提上日程。此外,今年私人用小型冷庫和千噸、萬噸冷庫較往年有增加。
從冷庫的類型來看,氟機冷庫、氨機冷庫差不多各占一半,但在大型項目中,氨機因造價低、使用壽命長等優勢,依然不可替代。氟機多用在中小型項目中。很多工程商反映,氨機危險系數高、勞動力成本大、難以實現自動化,而隨著螺桿壓縮機在內蒙古的普及,氟機位置將有所提升。
好在,隨著工程商的培育以及甲方認知的加強,客戶越來越理性。
影響內蒙古制冷市場的客觀因素分析:
1、地域廣闊 人口較少——容量少 消費低
內蒙古位于國土北疆,北部同蒙古、俄羅斯交界,東、南、西與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7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毗鄰。數據顯示,內蒙古人口2284.4萬,有蒙、漢、回、滿、達斡爾、朝鮮、鄂倫春、鄂溫克等40個民族。
特殊的地域性決定了內蒙古的制冷企業不能像陜西、山西、河北、北京等企業一樣,借助區位和交通優勢向周邊省份擴展生意。內蒙古地區的制冷商多在本自治區內活動,鮮有將生意做到蒙古、俄羅斯,以及外省。
此外,內蒙古地廣人稀,人少就意味著消費受限,因此內蒙古制冷市場需求量不大。這種現象如同一把多刃劍,一方面,老制冷商依靠十多年的影響,牢牢把握新老客戶。市場難有新的制冷商進入,即便有生存較為困難。另一方面,這也影響了制冷商的發展,當地好點的制冷商年銷售額多在百萬級別,上千萬的算是鳳毛麟角。在一方面,當地難有生產企業,早年外地生產企業有嘗試發展,但最終失敗,目前很多較大的工程商和配件商兼做鋁排、庫板等,但產量僅能支撐自銷和周邊使用,無法外出。
2、夏季短促 冬季綿長——忙半年 歇半年
內蒙古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,降水稀少,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遞減,大部分地帶年均降水量300~400毫米。年均溫3℃~6℃,1月均溫-28℃~-14℃,極端最低溫可達-50℃,7月均溫16℃~24℃。夏季短促,雨熱同期,冬春漫長,干寒多風沙。
制冷對溫度環境要求明顯,然而內蒙古大半年時間溫度都不高,制冷設備使用時間短,
影響了冷庫的建設和使用。好在近幾年,這種情況隨著高溫天氣增加,以及冷鏈的發展有所改變,很多新建的樓盤開始安裝中央空調,冷庫建設迎來小高峰。
3、資源豐富 牛羊為主——冷庫建設較單一
內蒙古草牧場、森林、稀土、鐵、煤資源均在國內占重要地位。形成煤炭、電力、冶金、機械、電子、森工、毛紡、建材、皮革、奶品、制糖、造紙、化工等門類較為齊全的體系。
畜牧業以牧養三河牛、三河馬、草原紅牛、內蒙古細毛羊、烏珠穆沁肥尾羊、內蒙古白絨山羊、雙峰駝為主,開辟無水草牧場11萬平方公里。河套、土默川、西遼河和嫩江西岸平原及丘陵地區為糧食主產區,其中河套為黃河自流灌區。糧食主產小麥、玉米、馬鈴薯、大豆,部分地區種植莜麥、水稻。經濟作物有甘甜菜、亞麻、向日葵、蓖麻、油菜。
雖然內蒙古資源豐富,素有“東林西鐵,南糧北牧,遍地是煤”的美譽,但在冷庫建設中,肉類儲存長期占據重要的位置,冷庫種類單一。食品加工、蔬菜儲存、奶制品等冷庫有待發展。
4、煤市嚴峻 地產變動——相關建設遇冷
今年,兩大事件再次將內蒙古置于風口浪尖。一是炭市場形勢嚴峻,煤價暴跌。與此同時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能源局出臺了《煤炭工業發展“十二五”規劃2012年度實施方案》,限產勢在必行。二是鄂爾多斯放假跌宕起伏。據了解,鄂爾多斯人均GDP超過香港、固定資產達到GDP的70%,而固定資產的一半都投向房地產,但目前鄂爾多斯的房價已從2萬/平的高位迅速回落至3000元上下。